报告建议放开18亿亩耕地红线 扩大城镇建设用地 发布时间:2013-05-28

    在全国城镇化工作会议召开之前,有关土地领域改革和城镇化的各类探讨、建议似乎都格外引人关注。由多位政府机构、研究机构的金融精英组成的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日前发布题为《土地制度改革和新型城镇化》的报告,对我国土地制度改革提出了具体建议,并提出“需改变严守耕地红线的思路”,以扩大城镇建设用地规划。

  报告提出,到2020年中国城市化率应该在60%左右,城镇人口大约为8.5亿,比2012年底城镇人口净增加1.4亿人。为了适应城镇化对城镇建设用地的需求,必须寻找土地制度改革的新思路。

  对此,报告建议改变严守耕地红线的思路。“在过去若干年内,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政策在保护耕地、确保粮食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严控土地供给、严控市场需求的管理方式造成土地资源的价格扭曲,既不利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而且还导致人地矛盾突出,城镇建设用地供给紧张。”报告提出,衡量中国粮食安全,不能只用耕地面积来衡量,还要看耕地的质量和污染情况,以及在污染土地上生长出来的粮食质量。

  报告中还引用了一组数字对比:美国、日本建成城市用地分别占国土面积的3.1%和4.2%,而我国仅为0.33%,其中居住面积占比仅为0.11%。由此,报告认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通过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农田整治以及拓展农业国际贸易与投资,过去所固守的实物形态的18亿亩耕地红线是可突破的。而由此带来的城镇建设用地供给增加,可有效减小土地供需缺口,降低土地价格,从而对降低房地产价格起到明显效果。“城镇建设用地规划扩大后,耕地投放市场是个逐步的过程,取决于城镇化进展和市场需求。”

  在我国长期坚持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背景下,上述建议的提出也引起了各方的热议和猜测。据了解,这篇报告是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大课题报告《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领域一揽子方案》的子课题之一,由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司长徐林、央行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周诚君、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白重恩、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袁力等课题组成员共同撰写。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胡定寰昨日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考虑到这些参与报告撰写的相关人士的背景,以及即将召开的全国城镇化工作会议,此时发布这样的建议,不排除可能是释放出土地制度改革的新信号,试探一下市场反应和民众舆论。

  在胡定寰看来,中国作为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粮食安全问题至关重要。“把18亿亩耕地作为一个红线可能有些不够灵活,保障粮食安全不仅体现在耕地的保有量上,还可以通过提高亩产量、科技进步等方式,因此报告提出的改变严守耕地红线的思路具有一定现实性和创新性。”但同时,他也认为,要突破18亿亩耕地红线,首先要进行科学的论证,不能草率决定。“把每年粮食亩产增量与耕地放开规模相匹配,做好保障粮食安全与满足城市供地之间的平衡。此外,还要对全国耕地进行准确的测量,了解目前耕地情况,这样在讨论开发18亿亩耕地红线政策放开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胡定寰说。

返回